刘明野

你知道网吧是怎么来的吗?

最初的网吧是提供网络、方便你查收邮件的咖啡馆。但近年来,它已经变成了人们分享盗版音乐、热点、游戏成瘾,乃至作为临时住所的地方。

网络咖啡馆是怎么诞生的

1993年2月17日的《华盛顿邮报》,有一篇由约翰·布德罗(John Boudreau)写的文章,题为《一杯咖啡、一台电脑:咖啡馆的网络,寻找爱和生命的意义》。这是一则来自旧金山的故事。

布德罗描述了那种波西米亚咖啡馆如何在不起眼的20平米小店中,用矮小的内嵌着电脑键盘的装置催生了旧金山“垮掉的一代”。这些地方的电脑可以连接其他散布在旧金山和伯克利各地的咖啡馆。

这样的咖啡馆是一个名为“旧金山网络”(SF Net)的新型传播网络的一部分,它提供了一个连接人们的线上(及线下)论坛,从20几岁的游民到真正的物理学家。这些人的网名千奇百怪,比如像“术士的伤疤”和“超级螃蟹”。在那个年代,互联网还被人们称为“电子公告牌”。

人们在“旧金山网络”上干什么呢?他们调情,寻找存在感,写些小故事,扮演着各自的角色,虚情假意。《华盛顿邮报》上的那篇文章,甚至提到了一个普通人如何把自己伪装得像一个14世纪的教皇。

那篇报道发表的时候,“旧金山网络”才刚创办一年半的时间——它在1991年,由35岁的韦恩·格里高利(Wayne Gregori)创办。那时,这个网络服务着900个海湾地区的常规用户,其中一半是家庭用户,一半则在咖啡厅里使用。咖啡馆里每台电脑每使用8分钟收取50美分,一般他们还会提供塑料键盘保护套,以防键盘被咖啡溅到。

“这是网络空间的最好实例,”格里高利告诉《华盛顿邮报》,“仅仅通过文字去了解一个人是多么奇妙啊。这就像是一部活的小说,一部24小时上演的戏剧。在里面你真的会迷失的。”

3年过后的1994年,一位名叫伊万·珀普(Ivan Pope)的英国设计师完善了网络咖啡馆的理念。他提出了将咖啡馆的主营业务转移到互联网连接(以便人们可以欣赏艺术),以区别于传统的咖啡馆只把网络当作一个附加服务的做法。这是位于伦敦的当代艺术研究所(ICA),一项名为“通往未来美学”计划的一部分。

那还是拨号上网和第一代屏保的时代。在那之后不久,世界上第一家网吧在英国伦敦开业。它的名字叫Cyberia。它的目标是让普通人花很少的钱就能接触到台式机和互联网。结果生意出奇地好,这个模式吸引了那些富裕的CEO们的注意。

世界上第一家网吧Cyberia,1994年在英国伦敦开业

5年之后,即1999年,时任欧洲易捷航空的CEO在英国推出了全世界第一家连锁网吧。它的名字叫“轻松一切:互联网商店”(easyEverything: The Internet Shop)。这家连锁网吧的“旗舰店”位于伦敦中部的维多利亚站,占地面积达到1万平方英尺,可容纳400台电脑,每小时上网收费1.6美元。

到2000年,易捷将分店开到了纽约时代广场。但对当时的人们来说,专门跑去一间网吧上网的想法已经有点过时和古怪了。时代在变化,人们已经可以在家上网,网络咖啡馆的概念已经显得过气。

位于时代广场的“轻松一切”网吧是吉尼斯认证的世界最大网吧,它拥有800台电脑终端,开业于2000年11月8日。

盗版滋生之地

90年代穿着法兰绒的嬉皮士们让网吧成为现实,而网络盗版商们借着免费电影和音乐分享,将这个产业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。在千禧年即将结束之际,Napster在线音乐下载站开始变得流行起来,热衷于非法MP3分享的人们又一次开始充斥网吧。

在伦敦牛津街上的“轻松一切”连锁网吧

在墨西哥,网吧也成了盗版分子们的作案场所。早在2000年,盗版软件的光盘就已经被随处贩卖。盗版的猖獗导致了对网吧的突袭检查,警方烧毁盗版光盘,同时对网吧所有电脑上的软件进行检查。

数十年来,盗版一直很难追踪,特别是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网吧。2006年,墨西哥三分之一的人都使用网吧上网,这意味着平均每天都有很多个人使用同一台电脑,找出谁是真正的盗版者相当不易。

但在澳大利亚,情况不太一样。2008年,澳大利亚联邦警署(Australian Federal Police)突袭了位于悉尼CBD的一间网吧,对该网吧处以8.2万美元罚款以及多达40项著作权侵权指控、网吧承担法律诉讼费用,警方同时没收了60台计算机终端和3台服务器——这里面储存了总量高达8TB的盗版音乐、影片和电视剧。而哈勃太空望远镜在20年间也才收集了45TB的银河系照片。

涉案公司承认了对其犯罪行为的所有指控。时至今日,对于盗版的处罚力度变得比过去更为严厉。澳大利亚有明确的法律条款规定,如果网吧被发现有用户在自己的服务场所内发生盗版行为,则很可能会面临超过6万美元的罚款。

你可能会觉得网吧就是用来干盗版这种事的。但事实并非如此,因为如今的网吧已经逐渐摆脱了简单的邮件查阅和在线查询功能。在一些国家,网吧再度获得发展,甚至成为了一种文化场所。

游戏的崛起

环顾全球,人们对互联网的需求正在不断增加。然而数年前,绝大多数人并不具备在家上网的条件。网吧数量迅速增长的局面,从西方转移到了东方。截至2011年,亚洲的网吧总数量已经超过35万家,而在中国和韩国等国家,游戏玩家为网吧贡献了绝大部分收入。

市场营销公司Peral Research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,2011年,游戏为亚洲网吧创造了共计190亿美元的收入。该报告同时指出,虽然截至2011年,82%的韩国人都拥有家用电脑,但人们仍然会去网吧,而目的只有一个:玩网游。

韩国网游玩家究竟有多狂热?接近20年前,暴雪娱乐(Blizzard Entertainment)推出了军事科幻策略游戏《星际争霸》(StarCraft),这款游戏迅速席卷韩国。突然间,数百万韩国用户都希望使用高配置电脑来玩游戏,因而大量网吧在韩国破茧而出,它们被称作“PC bangs”。虽然很多韩国人家中都配有电脑,但网吧电脑的配置更高,更适合玩网游。

PC bangs今天依然十分活跃,据称,2007年全韩共有超过2.2万家游戏网吧。网吧为玩家提供一个小时的尽情游戏时间、高速宽带、性能强大的硬件,还提供小吃购买。但游戏成瘾也演变成了韩国的一个社会问题,人们放弃工作学习,把所有的时间都花费在打游戏上。2001年,韩国政府针对这种现象颁发了一项引发争议的宵禁令:禁止年龄未满16周岁的韩国用户在午夜到凌晨6点之间进入网吧。

网吧在其他东亚国家也曾经历爆发式增长。在上世纪90年代和本世纪初期,大量网吧在中国涌现,原因几乎和韩国的一样:年轻人们都去打游戏了。接着在2002年,一群十几岁的男孩烧毁了北京的一家网吧,造成24人死亡。政府从那时起,开始对这些机构进行大量的监管。

2005年6月11日,中国武汉,青年人的地带。那时,单单武汉就有2000家网吧,只需要7美分就可以打通宵。

在日本,网吧甚至为用户提供更个人化的体验——你可以租用专属电脑、舒适的椅子、饮料零食、漫画等各种物品。彭博社在2007年的一篇报告中称,日本厚生劳动省指出,当年有6.09万名日本人曾在网吧过夜,其中5400人长期住在网吧。事实上,日本的很多网吧都为用户提供夜宿服务,许多网吧提供有安静的睡眠区,一些甚至在电脑间里配备着床。但住在这里的人不是只住一夜的客人,他们是一个被称为“网吧难民”的新群体。

这些“难民”花费大约15美元在网吧过一夜,而这一费用比租住酒店或租房都要便宜。网吧已经变成了较为贫困的单身者(或者夫妇,他们可以租双人间)容身的临时住处。

还有很多令人匪夷所思的新闻事件发生在网吧里。今年早些时候,一名台湾男子在网吧连续游戏3天后死亡;同样是在今年,一名26岁的中国女子在某网吧厕所隔间生下了孩子。

然而,尽管有大量游戏收入和廉价出租的住处,但亚洲的网吧数量却在下降。在过去6年中,中国政府的监管日益加强,这使得至少13万家网吧停业。为什么呢?官方的说法是,这些场所非法容留18岁以下的青少年消费。

当然还有一个让网吧数量锐减的原因:智能手机

网吧未死

硅谷的许多大公司,比如微软谷歌苹果,他们为着要通过网络赢取“下一个10亿”而摩拳擦掌。他们的意思是,在发展中国家还有数十亿的人口,而在那些地方,互联网接触水平参差不齐。从前解决的方案是网吧,而现在情况正在改变。

例如,在尼日利亚,移动网络的活跃用户人数已从2013年3月的3000万增加到2015年2月的9000万,增幅达3倍。由于这些地方的人们大都使用可以连接网络的手机上网,新兴市场用户对网吧的需求已经开始萎缩。

因此,在全球范围内许多网吧陆续倒闭。据Quartz网站报道,泰国、印度、卢旺达,甚至包括相对富裕的中韩等国家的网吧数量都在逐渐减少。

虽然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人拥有可以连接互联网的手机,但网吧在一些发展中国家仍然有存在必要——例如这一家在印尼首都雅加达的网吧。

但是鉴于网吧有着复杂的历史,它们的未来也可能相当复杂,令人难以预测。

今年早些时候,美国科罗拉多州警方报告称,近期涌现出一批新的网吧,而其目的是为了躲避当地政府对赌博的监管禁令。4月份以来已经有5家网吧被关,但其中两家后来又重新开业。它们中的一些甚至没有店面标识,或者打着“技术认证游戏”的旗号——因为科罗拉多州当地法律禁止老虎机,和其他像扑克牌这样的非“技巧型游戏”的赌博形式。

这些赌博网吧无疑将令网吧的整体声誉受到伤害。但也有人让网吧发挥积极向上的作用。10月,NPR报道称

本文为作者刘明野发布,未经允许禁止转载!
2275
1
0
发表留言

友情链接